据潮新闻报道,近年来,学前教育、中小学作业形式日益多元化。其中,手工类作业占比攀升,有些难度还不低。孩子完不成的,自然变成了家长的“作业”,而时间精力有限的家长,为了完成任务,则选择了“外包”。在电商平台,“手工作业代做”已成为一门生意。
此前,一条名为“幼儿园手工作业卷死家长”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,引起许多家长共鸣。可以说,“手工作业代做”成了生意,正是满足了家长们的迫切需求,而这类生意的火爆,也反映了手工作业的走形变样。
其实,手工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,既有助于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,也能增强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。而有些手工作业需要家长参与其中,做作业的同时也能增进亲子感情。
然而,原本好处多多的手工作业,如今却成为家长的负担、商家的生意。这其中固然有学生和家长精力有限等原因,但一些手工作业脱离实际,难度明显超越学生现阶段能力的现象,同样不容忽视。
不少家长为完成任务,找人代做,自然就催生了相应的市场。这不仅背离了手工作业设计的初衷,极大消解了这类作业的意义,还形成了恶性循环。当认真按照作业要求,孩子自己动手,家长参与指导完成的作品,却比不过买来的,谁还会愿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?
更重要的是,家长在买卖作业过程中,给孩子做了不良示范,会使孩子对规则产生错误认知。如果花钱买作业成为一个家庭的常态化操作,这是在传递一种怎样的价值观?
学校及老师理应在作业设计阶段,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做手工,在作品评价环节多发现其中的亮点、防止评价标准单一化造成的“高下立判”。
这样,手工作业或许就会少点“任务”色彩,多些“玩”的乐趣。学生的手工作业应由学生来完成,这一原则也就能守住。
新京报评论员 迟道华
寒假手工作业学生 相关新闻加载中